國際化願景
本世紀高等教育之國際化,在地球村的合作分享理念下強調本土特色及多元匯流。各國頂尖大學遂以科際整合、團隊協力、資訊分享、文化交融等為發展指標,結合在地資源與外展網絡,建置跨界結盟之國際化大學。在優質校院紛紛師法外國頂尖大學的同時,本校也在既定規劃中謀求穩定成長。無可諱言的,本校必須接受人才流失、地處偏僻等刻板印象的不利批評,並持續面臨破繭重生的種種挑戰;然而,本於化危機為轉機之全球動能,本校在審視自我條件並借鏡國際經驗後,乃以「創造全球化資訊社會中之頂尖大學新典範」為目標,擬定前瞻性策略並且務實推動「鄉村大學國際化」。若能獲得頂大榮譽與經費補助,本校期能秉持「競爭力、關櫰情、團結心」的辦學理念,善用陽光、綠色、多元、合諧的地方特色,在紮實、持續、穩健的基礎上聚焦發展,藉助與知名學府及國際組織之合作,提升自我並創造優勢,以展現本校邁向國際頂尖之潛力及實力。
-
01
同步即時的無礙交流
Ubiquitous Exchanges
1.本校獨創的「中正之眼」視訊系統,在推動國際業務上,除有效消弭地域不利因素外,更能與全球各地進行零距離的即時學術對談、資源分享與友誼通訊,化解城鄉差距之困境於虛擬無形之中。
2.本校在全球化與資訊社會的發展潮流中,坐擁全國翹楚的數位學習及網路大學,足以建置「同步即時跨國學習網絡」。未來將結合行政、教學與研究之人力物力,開發跨國、雙語、多元的遠距課程、學程與學位,並積極加入數位學習跨國組織,共同建立優質的「全球網路學習村」。
-
02
植基友誼之實質永續交流
Friendship-based Exchanges
1.本校秉持多元交流及永續經營理念,選擇學術、實務產業界共同關注的全球議題,定期且持續聯合兩岸及外國姊妹校辦理跨界學術活動,並邀請國際組織的多方位參與,除有效開發研究教學外展能量外,並促使與會者在友善密集的交流間,掌握亞太及全球結盟契機,藉以發揮本校師生之優質潛力,在跨國合作中展現特色並邁向頂尖。
2.本校特有的主題式「國際風情展」,乃整合知能培訓、資訊傳播、跨文化聯誼等功能,除將國際學生由能量取用者轉化為動力提供者外,更藉由跨校與跨國的師生互助與互動中,建立本國師生與國際師生、姊妹校交換學生互訪學者間的交心情誼,並由此開展多元且持續的跨校與跨國交流。
-
03
多語、多元及多聯交流
Pluralistic Exchanges
1.校際交流:本校強調資源重點應用,基於「展現地方風情並融合多元文化」的全球在地化理念,致力於「跨文化校園」之建置與改善,並獲行政院考評為全國「特優」的「英語友善校園」。本校已開設英外語高階課程及全英語專業課程,且積極研擬「推動校、院級及跨領域全英語授課學程」,並將善用教學卓越計畫之紫荊書院、教學助理、種子教師等菁英培養制度,全面設置全英語專業學程,再推動多語教學活動。未來將結合本校資源與國科會雙邊計畫、教育部學海計畫等補助,推動議題多元、科際整合的跨國師生研習交流活動。
2.重點交流:本校各學院皆依發展特色選定國際重點合作學府,並強調實質交流:如管院與美國西密西根大學之雙聯學位合作交流及法國各地知名商學院如雷恩商學院、諾曼底商學院之學生交換互訪;理工兩學院與法國高等工程技術學院(EPITA)和Epitech 巴黎數位創新學院之研究與實習交換合作;文學院與韓國高麗大學之教師與學生密切互動;社科院與香港城市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蒙古教育大學交換研修與實習學生;教育學院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之雙聯學位合作交流;法學院與德國慕尼黑、杜賓根、耶拿、漢堡大學以及日本北海道大學之教師互訪與學生薦送。本校擬以各院發展之重點領域為基礎,進行科際整合及文化融合之多語、多元交流,從互相承認學分推展至雙聯學位及跨國多聯學習。
-
04
人才共用及資源分享
Share of Resources
本校多有教師於國、內外重要學術機構及學術刊物擔任要職。彼等基於行政權責與教研專業,同時推動本校國際交流,可達事半功倍之效。另,本校行政團隊乃在以人和著稱之民主領導下,秉持國際頂尖學府公推之「全球在地化」與「區域整合」理念,並參考歐洲Bologna聯合高等教育模式,與亞太地區之優質姊妹校共同發展地區國際化教研與學習制度,以期攜手邁向全球頂尖。